•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金融文化
在金融一线绽放温暖光芒——记中国银行大连金普新区分行孙晗技能工作室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南妮     发布时间:2025-07-15

  不久前,在大连金融业一场表彰会上,中国银行大连金普新区分行(以下简称“中行金普新区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副主任孙晗接过“最美金融人”奖杯。

 

  这位文静的90后金融人,是大连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和中国银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孙晗技能工作室的领衔人。孙晗以专心、真心和创新蹚出的成长路,生动诠释了金融行业的工匠精神,是大连金融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的生动缩影。

 

从职场小白到技能达人

 

  2012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孙晗进入中国银行工作,被分配到中行金普新区分行营业部担任柜员。刚开始,面对客户催促,她甚至会紧张到手指发抖。孙晗由此下决心走上苦练之路。清晨、下班后或午休时,她常常独自在营业部的角落里练习传票录入,反复练习每一个键位,直到手指形成肌肉记忆。在练习点钞时,为了提高速度和精准度,她会在手指上挂上小锁头,增加手指负担,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功夫不负苦心人,从开始每天只能处理50张业务凭证,到后来可以日均处理量200张。入行仅一年,孙晗就获得了业务技能三项“一级能手”称号。

 

  2016年,孙晗参加大连和全国金融系统业务技能竞赛。在成功拿下大连市银行业第1名后,她作为大连推举的十名选手之一到全国参赛。在备赛的一个月里,她把自己“钉”在模拟系统前,每天只睡3小时。全国金融行业的精英云集这一赛事,竞争异常激烈。孙晗沉着应对,凭借扎实的业务基础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获得了全国金融系统第6名的优异成绩。

 

  孙晗先后获得了大连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技能培训到服务“破圈”

 

  载誉归来的孙晗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银行大连金普新区分行“孙晗技能工作室”在2016年正式挂牌,这是大连中行系统乃至大连金融业为数不多的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一。

 

  孙晗带领着另外9位伙伴,开启了创造性的新探索:她带领团队,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技能培训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培训法,将题型分类、步骤拆分、易错归纳、提速突破作为技能培训的核心要素,重塑了培训框架。据此,工作室根据员工的不同技能需求,开展了集中培训、尖兵训练营、“举手制”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这套体系陆续培养出50多名“一级能手”,孵化出总行级等多项创新成果。

 

  创新不间断,是孙晗技能工作室的突出亮点。当发现柜员常因查找开户地户籍省份延误数秒,孙晗手绘中国地图标注编码规律:“东北地区代码以2开头,华南是3……”这项创新入选总行星级品牌库,助力业务效率大幅提升,荣获中国银行总行工会条线星级品牌项目。其工作室推出的《业务技能制式课程》帮助员工摆脱了死记硬背,形成了逻辑思维……这些创新成果为银行业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金融服务从“柜面时代”迈向“智能时代”,孙晗技能工作室的职能逐渐从“技能培训”延伸至“服务创新”。工作室牵头制定《文明优质服务规范手册》,每个动作都由工作室成员亲手示范,细化“举手招迎45度微笑”“轮椅客户三步骤引导”等58个服务细节,并拍摄教学视频作为全辖服务指南;定期组织服务礼仪培训,开展服务竞赛,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服务技能;推出“文明优质服务辅导小组”,深入基层网点,为一线员工提供现场指导和答疑服务;开发“开卡6+6宝典”,成为断卡行动中的神器,通过对客户精准画像,解决流程痛点,将信息识别平均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5分钟。

 

  孙晗技能工作室在大连市首度入选全市劳模工匠创新智库,并在2024年被中国银行总行命名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从一枝独秀到万紫千红

 

  “独行快,众行远。”孙晗技能工作室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导师计划、业务争霸赛等活动,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该工作室成立9年多,已经成为中行金普新区分行的人才孵化器。21个网点近700名员工中,大连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邵琳、总行业务标兵何兆金等骨干脱颖而出。最年轻的副组长王思格,已开发出多套业务模板,其升级总结的“服务七部曲”在分行予以推广。

 

  “以前培养一个能手要以半年为周期,现在新人集中培训两个月就能达标。”孙晗介绍说,2016年首批工作室成员10人,如今队伍已逐步更新换代,组成聚焦业务技能、“文优”服务和讲习“三位一体”的15人队伍,覆盖对公、零售、传统技能、服务培训等多领域。其工作室成员、普兰店支行的王世彬还成立了子工作室,将优质服务的种子撒向县域基层网点。

 

与大国工匠的精神共鸣

 

  2023年,一本封面设计新颖的手册在中行金普新区分行“流行”开来,让一线员工们备受启发和激励。这是孙晗技能工作室历时8个月精心打造并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对话·大国工匠》访谈。

 

  中行金普新区分行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持续优化青年成长环境,赋能青年成长成才,鼓励孙晗技能工作室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袁卫华与全国劳动模范、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两位工匠担任荣誉顾问。

 

  通过与工匠们的对话,孙晗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银行人的匠心,是对每笔业务的‘锱铢必较’,是对不同客群的‘量体裁衣’,服务中多一句解释,少一秒等待——金融匠心就在这毫厘之间。”孙晗这样说。

 

  这些访谈形成了万字手册,引发了全行“学工匠、提效能”热潮。青年员工主动参与服务创新案例同比增长10%。青年员工还自发成立“服务创新小组”,累计提出优化建议30多条,推动各项业务流程持续完善。

 

金融为民的温暖底色

 

  2023年冬,一面写着“业务精湛,贴心服务”的锦旗挂进了孙晗技能工作室。故事要从94岁的许阿姨说起——老人卧床不起,急需激活社保卡,但老人卧床无法出行。工作室副组长王思格立即组队上门,发现老人忘记密码后,第二次冒着风雪携带移动智柜登门办理重置。

 

  “当我们第二次上门时,老人往我们兜里塞糖果,说丫头们手冻得冰凉,吃颗糖暖暖。”回忆起这幕,工作室王思格仍然十分感动。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工作室经常发生。针对理财问题,工作室组织“财富讲堂”为百姓解惑;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工作室设计了“适老化服务七步法”,并在厅堂中贴身指导,从智能设备引导到上门激活社保卡等,为众多老年客户解决难题……工作室成员、理财经理富爽用3小时耐心为顾客讲解反诈知识,成功拦截120万元资金。据统计,孙晗技能工作室累计参与反诈宣教30余场,覆盖千余人次,为百姓的钱袋子安全保驾护航。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工作室副组长邵琳联合对公团队推出“供应链金融+无形资产质押”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为某汽车零部件小微企业设计“核心企业信用传导”方案,助其获得银行融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专利包评估”体系,核定无形资产质押价值,成功完成了绿色贷款投放,让金融“活水”渗透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中。

 

匠心路上的创新坐标

 

  走进孙晗技能工作室,墙面上“创新无小事,人人可参与”的字样格外醒目。

 

  “金融服务没有终点,匠心追求永不止步。”孙晗说。2025年,孙晗技能工作室正积极推进“青年员工赋能计划”,通过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培训指导方式,促进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通过延续“对话”系列的品牌影响力,推出青年员工“匠心传承”计划,让工匠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活力;通过细心挖掘中行金普新区分行各岗位上的闪光者,让一线员工都有机会成为榜样。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孙晗技能工作室及时组建“实体经济服务突击队”,针对绿色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设计专属服务方案;快速升级“适老化服务品牌”,联合社区打造“银发金融驿站”,提供养老金规划、防骗宣教等“一站式”服务。

 

  从一张张传票的精准处理,到一项项服务流程的优化创新,再到一个团队的成长蜕变,孙晗技能工作室的故事,是中国金融业服务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间小小的工作室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扎根岗位的专注,是守正创新的担当,更是金融为民的初心。在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道路上,这个年轻的团队正以匠心为笔,在服务民生与实体经济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金融人的奋斗篇章。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