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金融文化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央行干部初心使命
来源:金融博览     作者:黄建敏 陈树军 李茹蕾     发布时间:2025-05-22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大国战略博弈的必争之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血脉。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科学有效履行职责,有利于疏通国民经济血脉,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涵养央行干部初心使命中的价值和作用,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奋发向上的文化基因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

央行干部初心使命的独特价值

 

  一是有利于深化对金融工作初心的认识,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回眸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百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理念贯穿始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健全,资本市场融入全球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从不平凡的中国金融业发展历史出发,结合当前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和重大意义,能够不断深化央行干部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解、对金融工作初心的认同,始终牢记“共产党办中央银行,是人民所需求的,是为人民而办”,使“五要五不”成为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确保金融工作发展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二是有利于强化对金融工作使命的担当,激发干事创业斗争的精气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外部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沉重压力,内部有随经济转型出现的新挑战交织并存的复杂局面。这对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培养锻造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守底线的央行干部人才队伍刻不容缓。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金融工作者精神上的“钙”,是永葆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催化剂”,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助于淬炼央行干部的精神意志,永远保持当初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金融发展道路助力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清醒和坚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家兴衰,金融有责”,锻炼培养饱满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担当本领。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

央行干部初心使命的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央行干部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政治性和人民性作为贯穿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最大价值观,同时也是央行干部初心使命的根本所在。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党中央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承担着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责,履行着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职能,必须始终与党的领导和国家的金融战略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干部深入理解从“民为邦本”到“人民至上”、从“厚生富民”到“共同富裕”、从“义利兼顾”到“以义取利”等理念中一脉相承的“人民底色”,更加深刻认同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将社会责任融入履职实践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确保中央银行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路径,引领央行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方向。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内嵌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中的文化根基,围绕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两大主题,实践路径指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金融的改革开放及金融稳定。这与央行履职的重点方向相呼应,为引领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指明了方向。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干部切实将“五要五不”融入金融监管、行为规范、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方方面面,真正把“大文化”落细落小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工作导向、自觉遵循。重点强化守正创新的意识和依法合规的底线,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全面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

央行干部初心使命的实践路径

 

  以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阐释解读为基础。找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央行干部初心使命的发力点,关键在于以塑造央行文化品牌为抓手,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解读。一方面,要以加快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出发点,深化理论研究,创新话语体系,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机结合,分析和确定中国现代金融的历史根脉、运行逻辑、内在驱动,不断强化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以发掘本土金融文化为着力点,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红色金融传统,宣传感人事迹和先进个人,提炼新时代央行核心价值观,将党言党语、央行故事和金融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以党建为统领的央行文化品牌。

 

  以增强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认知转化为关键。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入人心,不仅要坚持日常学与集中学相结合,保证相关文化知识的持续积累与深化,而且要坚持重过程和求实效相结合,确保学习的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坚持日常学与集中学相结合。日常学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严落实党内基本制度,积极构建涵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分层分类理论学习机制,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大组织力转化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强大渗透力,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助力提升文化素养、筑牢文化底蕴。集中学要发挥好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作用,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与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相融合。在继续聚焦党校作为政治学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强调党校“学理论、强党性、促履职”教学全过程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坚持将重过程与求实效相结合。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整体布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常抓不懈。

 

  以弘扬培育文化贯穿履职尽责全过程为目标。其一,要创新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统筹人民银行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党史特别是红色金融史中蕴含的精神基因和价值理念,不断挖掘、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阐释解读,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哪里来”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中明确今后央行履职“到哪里去”的实践逻辑和价值取向。在教育形式上,建立与干部成长路径相匹配的培训方式方法,改变干部被动接受培训的模式,开发案例分析、拓展训练、跨机构跨部门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建各类学习交流小组,充分激发干部主动学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热情,不断提升培育和宣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效。其二,要创新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建立健全基层锻炼、轮岗交流、急难险重任务等多元历练机制,引导干部在矛盾突出、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岗位上经受磨炼,在应对和解决各类问题挑战中摸清事物发展的规律,积累防控风险危机、稳健审慎发展的经验。

 

   (黄建敏、陈树军、李茹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党校)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