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工作论文
平台经济视角下财政支出政策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DSGE模型的协同效应分析
来源:财经论丛     作者:曾晶 余泳泽 夏龙龙     发布时间:2025-04-25

  摘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环节,推动了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并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数学经济背景下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与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首先,基于中国经济数据,发现政府转移性支出挤入居民消费但挤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挤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但挤出居民消费的典型事实;其次,构建纳入互联网平台主体的DSGE模型,分别揭示政府消费、政府补贴和政府转移性支出对消费、投资和产出等宏观变量的动态影响效应;最后,探究如何通过财政支出政策之间的协调来拉动产出与加快消费扩容。研究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消费以及补贴对私人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产出具有挤入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是对产出具有挤出效应;政府消费和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政策组合能推动消费扩容和促进产出增长。

 

  关键词:财政支出政策;消费扩容;数据要素;DSGE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抬升,局部冲突加剧。外需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在此背景下,国内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自2011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特别地,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5%。换言之,我国驱动经济的核心动能正在转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应推动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从过去的“供给侧改革”过渡至“需求侧管理”。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市场格局与消费者行为。互联网平台消费作为数据驱动的新型消费方式,不仅革新了消费市场,还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有必要深入研究新型消费平台的运作机制。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特别是线上线下消费的特征及作用。

 

  财政政策在促进消费扩容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不同情境下对消费扩容和经济发展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则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消费扩容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评估单一财政支出政策的政策效能,还要改进不同财政支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主要内容

 

  首先,作者探讨了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发现政府转移性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则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互联网平台引入其中,分析了政府消费、补贴和转移性支出对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投资、产出)的动态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消费和补贴虽然对消费有挤出效应,但能够促进经济产出;而政府转移性支出虽促进消费扩张,但会对产出产生挤出效应。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协调财政支出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消费扩容。

 

结论及观点

 

  第一,在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消费在短期内能够促进线上线下就业和产出增长,但从长期视角看,将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第二,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政府补贴在短期内能显著促进线上的就业与产出增长,且在长期对整体就业具有持续的就业激励效应;第三,政府转移性支出将驱动消费扩容,但与此同时,政府转移性支出将降低产出,且加剧以线上就业的短期扩张与线下就业的持续性收缩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摩擦;第四,鉴于政府消费、补贴与转移性支出政策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中国应注重不同政策的协同,以同时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稳定就业,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

 

边际贡献

 

  本文创新性地拓展了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财政支出政策效能的研究框架,深入探究了财政支出政策促进消费扩容与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机理。本文对现有文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边际贡献:一方面,利用我国现实数据,发现政府转移支付挤入居民消费但挤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挤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但挤出居民消费的典型事实;二是根据中国经济实际刻画消费异质性,并将互联网平台引入DSGE模型中,以此研究财政支出政策对消费与产出的影响,并探讨财政支出工具之间的协调性。


作者单位:曾晶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余泳泽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夏龙龙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