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在养老金融领域肩负着重要责任,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养老金融的内涵出发,深入剖析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市场数据,探讨银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具体路径。这些路径包括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量、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发展以及强化风险防控与宣传教育等。文章旨在为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参考,助力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适老化服务;数字化;风险防控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6%,较上年末提升了约0.2个百分点。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金融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为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金融需求,还能为银行自身开辟新的盈利空间。
(二)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银行如何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有助于推动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举措,为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二、养老金融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养老金融的定义
养老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提供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它涵盖了养老金管理、养老产业融资、养老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支持。根据《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养老金融是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债券、股权、理财等金融工具,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养老需求,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总和。
(二)养老金融的重要性
养老金融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
一是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的特点,养老金融能够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有利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通过金融支持,可以推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促进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养老金融业务的拓展能够为银行带来新的客户群体和业务增长点,优化金融结构,符合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三、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市场需求巨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年人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已达804只,涵盖储蓄产品、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需求的多样性。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养老金融的发展,为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例如,2024年4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延续实施,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撬动投放养老产业贷款超千亿元。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也为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
(二)挑战
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银行在养老金融产品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这使得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固收类资产,投资周期以五年为主,产品设计较为单一。
二是服务适老化水平有待提升。银行在服务老年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流程不够便捷、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这导致老年人在使用银行服务时面临诸多不便,影响了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口碑和客户满意度。例如,部分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不到位,缺乏老年辅助设备,线上服务的适老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四、银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路径
(一)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种类。银行应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种类的养老金融产品,如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例如,银行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设计多样化的养老理财产品。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养老理财产品数量已达39只,规模总计785亿元。此外,银行还可以探索创新养老目标基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谱系。
二是提升养老金融产品的吸引力。银行要提高养老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和认可银行的养老金融产品。例如,银行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资产配置能力,提升养老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同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举办养老金融知识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量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银行应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老年人在办理业务时更加便捷。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和周到的服务。例如,银行可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减少老年人等待时间,提供上门服务等便利措施。此外,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理解和推广能力,更好地服务老年客户。
二是加强适老化设施建设。银行要加大对适老化设施的投入,如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配备轮椅等辅助设备、改善网点环境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服务环境。例如,部分银行网点已设置了老年客户服务专区、绿色服务通道和爱心专座等设施,提升了老年人的服务体验。同时,银行还可以打造适老版手机银行APP,提升线上服务的适老化水平。
(三)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一是创新融资方式。银行要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如开展养老产业贷款、养老产业基金投资等业务,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例如,银行可以通过设立养老专项金融债券、养老主题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养老相关领域。此外,银行还可以支持养老机构、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等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银行要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例如,银行可以通过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向养老产业提供优惠贷款,支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同时,银行还可以探索以养老服务领域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为抵押的信贷产品。
(四)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
一是加强跨界合作。银行要积极与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多方开展合作,共同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养老金融服务。例如,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保险+养老”综合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养老保障。同时,银行还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银行要打造集养老金融产品、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要注重平台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建设,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例如,银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
(五)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发展
一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银行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高养老金融业务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二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银行要加强对员工的数字化培训,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渠道,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六)强化风险防控与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风险防控。银行在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养老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银行要加强对养老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避免受到金融诈骗的侵害。
五、总结
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量、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发展、强化风险防控与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推动养老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双赢。
(作者系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工作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