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课题研究
聚焦离岸金融新动态与应对策略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04

  2025616日,一场关于离岸金融发展的重要会议,在陆家嘴金融城的上海中心成功举办。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特聘专家施琍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教授、上海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宦晓琴、中山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的徐世长副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陈虎副教授、上海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邓志超和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等国内离岸金融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4-2025》编写工作和发布安排、中国离岸金融未来发展路径、应对“脱钩断链”策略及上海离岸金融对香港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帅师主持。

 

一、指数报告2024-2025发布工作安排

 

  本年度指数报告预计将于四季度发布,相较于20244月首次发布时间,在发布时间节点上有所推迟。指数推迟发布源于三重客观因素: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跨境资金流动规则频繁调整,如美欧对俄金融制裁引发SWIFT替代路径重构,影响离岸金融业务数据统计的时效性;二是金融科技催生的数字货币离岸支付、区块链跨境清算等新业务模式,其数据采集标准需与国际组织对接,目前正与IMFBIS就数字货币统计口径进行技术磋商;三是基础数据获取周期延长,IMF全球支付货币报告、BIS跨境银行统计等关键数据源需至20259月后陆续发布。

 

二、中国离岸金融未来发展方向:双轮驱动与资本账户渐进开放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资本账户有序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选择。连平教授特别强调,需建立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合规”双支柱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传导。

 

  会议研究认为:一是离岸金融市场可形成我国金融风险的“缓冲带”。2024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吸收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的37%,有效缓解了境内市场压力。二是离岸金融能够平衡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120BP,离岸金融市场通过“套利交易平抑机制”发挥重要调节作用。2024年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成交量达12.7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41%,有效缓解了利差倒挂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三是离岸金融能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质升级。离岸金融是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储备货币”跃迁的关键载体。

 

三、应对“脱钩断链”的离岸金融策略:构建双循环防护网

 

  在特朗普“脱钩断链”极限施压背景下,会议提出“离岸金融双循环”应对体系:在资金循环层面,2025年实现“一带一路”项目人民币融资占比超40%;在市场循环层面,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离岸金融”试点,允许外资机构通过数据交易所购买工业数据时以人民币结算。

 

四、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协同进化之路

 

  会议通过分析揭示两地互补性:上海与香港是我国二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香港是我国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区域,双方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香港在离岸金融市场深度上具有优势,2024年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72%,而上海在离岸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潜力巨大,202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离岸人民币贸易融资增长58%。专家建议构建“双枢纽”的联动机制:香港重点发展离岸人民币衍生品、跨境财富管理等高端业务,上海则聚焦离岸人民币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在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金融+智能制造”融合模式,允许车企通过离岸账户开展跨境设备租赁人民币结算。

 

五、离岸金融赋能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创新

 

  会议高度重视离岸金融在探索发行人民币稳定币中的战略价值,探索用我国自贸试验区债券作为稳定币发行的底层资产。会议强调,我国应把握稳定币发展的“时间窗口”,高度重视离岸金融助推我国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稳健发展的核心作用。

 

  此次会议指出,我国离岸金融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需以资本账户渐进开放为支撑,以沪港协同为抓手,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动力,力争2030年在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全球性离岸金融体系,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