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课题研究
金融服务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温彬     发布时间:2025-06-20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52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指出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立法进程、融资支持到深化体制改革,勾勒出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317日,全国工商联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积极落实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倡议书》的发布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有较大改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与经济秩序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较大。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信用评级较低等原因,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相对于国有企业,其融资成本也仍然较高。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的过程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服务创新滞后、风险管理粗放以及综合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可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银行业统一认识、统筹发力。《倡议书》的发布可以说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找准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倡议书》从坚持政治引领、优化信贷服务、加强产品创新、深化助微计划、共建亲清同行以及强化多维赋能六个方面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号召以金融“活水”滋养民营经济,提升服务质效、降低融资成本,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责任担当。《倡议书》提出“要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从政治高度指出做好民营企业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一要求,银行应构建“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机制,在战略层面将民营企业服务目标纳入党委督办事项,完善“善贷”“愿贷”“敢贷”长效机制,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转化为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等可量化的经营成果。

 

  二是金融服务优化与创新。《倡议书》提出“优化信贷服务,护航民企发展”“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便利度”,这为银行业指出了服务民营企业的关键环节和路径。只有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构建多方协同的金融服务生态,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实现这一要求,银行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与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深化与商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多综合化服务方案,帮助民营企业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以非金融服务赋能强化金融支持效果,实现银企共赢。

 

  三是风险控制与尽职免责。《倡议书》提出“优化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在尽职免责前提下,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这对于平衡风险防控与金融支持、避免因过度风险管控导致信贷收缩、确保银行经营的稳健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一要求,一方面,银行要强化科技赋能,深度整合行内数据资源,积极对接支付流水、税务社保、供应链交易等外部数据,构建多维度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着力开发基于大数据风控的信贷产品,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另一方面,在落实好尽职免责制度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置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配套完善的风险定价、贷后监测和核销机制,实现支持民营经济与银行稳健经营的平衡。

 

  四是精准服务与长期合作。《倡议书》提出要“秉持长期主义,用心用情陪伴民营企业成长,共建亲清同行、风雨同舟、合作共赢的银企关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银企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实现这一要求,银行要从互信机制、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入手,深入了解企业,做到“知己知彼”,通过依法合规经营、精细化授信管理和分类施策,打造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与民营企业共同成长、共担风雨、相互成就,共促民营经济稳健发展。

 

  五是目标导向与精准施策。《倡议书》提出“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对如何支持民营企业提出具体要求。通过优化、量化首贷、续贷及不同性质类别民营企业(如科创类、普惠类等)的信贷服务目标,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从制度层面确保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精准滴灌。实现上述要求,银行可采取建立专项考核、专门资源投入、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专项风险管理政策以及打造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牌等方式,不断完善服务民营企业的保障机制。

 

助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方面,理应奋勇争先。

 

  在战略规划层面,以长期主义深耕民营企业服务,实现银企共赢与高质量发展。要深刻认识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性,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秉持长期主义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建立“善贷”“愿贷”“敢贷”长效机制,形成银行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的良性生态。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银行带来可持续的优质资产和综合收益。

 

  在产品服务方面,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赋能民营企业全周期成长。要注重客户体验,持续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创新推出涵盖信贷、债券、财富管理、业务撮合等多维度的产品与服务。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涉农及科创客群推出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模式,做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同时,进一步畅通股权、债权、贷款多种融资渠道,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从单一信贷支持升级为涵盖融资、智库、生态的综合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与民企共成长”的战略目标。

 

  在重点投向方面,聚焦前沿领域,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以行业研究为核心抓手,深入推进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举措。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清洁技术、半导体及“卡脖子”关键技术等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领域,加大研究投入力度,通过深度研究赋能科技领域的民营业务,推动相关领域做深做透,助力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风险管控方面,打造“研究赋能+精准施策+流程优化”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以深度研究驱动风险识别。通过整合行业研究团队、引入专业人才、建立行业专班等方式,提升银行的研究能力,打造“研究+业务+风险”三位一体研究赋能机制。二是实施差异化授信策略,从行业趋势、银政合作、关联交易、实控人背景及业务多元化等维度综合考虑,明确民营企业风险关键点,配套定制化产品设计与风险缓释工具,满足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优化全流程风控机制,推行审批前移模式,同时强化贷后管理,压实机构管理责任,形成覆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闭环。

 

  在保障机制方面,筑牢“考核牵引+人才筑基+品牌赋能”的保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服务动能。构建“短期+长期”的考核体系,短期侧重客户覆盖与基础服务,长期聚焦价值创造与市场竞争力,同时设立专项荣誉评选,与绩效、薪酬以及晋升等方面挂钩,实现业务推动与文化引领“双轮”驱动。二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提升专业能力。要通过整合专家资源构建行业智库、优化客户经理“学做教”成长体系,打造兼具行业洞察力与企业服务能力的专业化团队。三是深化品牌体系建设,增强市场影响力。通过构建“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的全链条民营企业服务体系,联动政企平台打造标杆案例,以专业化服务和研究赋能塑造行业领导力,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