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课题研究
杨仁发、杨梅君: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性创新效应研究
来源:数字经济与金融     作者:杨仁发 杨梅君     发布时间:2025-03-19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新时期以来,我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效明显,但企业创新的“持续性”有待提升。增强持续性创新能力,对于现阶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增长动力尤为重要,如何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持续性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整体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最优策略。

 

  以“大智云移”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传统经济不同,数字经济打破经济主体之间联系的时空限制,通过共享资源、普惠共赢等路径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体现出强大的动力和韧性。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新主题和必选题,积极将数字经济融入到企业创新中,构建“数字化+创新”的发展模式,这是实现经济动能转化与塑造经济新的增长空间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持续性创新为切入点,理论与实证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持续性创新的影响,有效识别数字化转型对持续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坚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信心,为推动企业持续性创新相关政策落地提供经验支撑。

 

主要结论

 

  本文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持续性创新的影响机制,使用词频—逆文本频率法测算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利用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持续性创新投入和持续性创新产出,且在不同的数字化转型方式、专利类型、企业成长性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集中度降低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企业韧性增强效应作用于持续性创新投入,通过创新要素协同效应和知识协同效应作用于持续性创新产出。在进一步分析中,基于专利小类视角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持续促进专利新增小类数量增加,提升企业持续性创新质量;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持续性创新产出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获利能力的提升,且比传统创新产出对企业生产效率和持续性获利影响更显著。

 

政策启示

 

  第一,深入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创新。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赋能企业持续性创新,而企业持续性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获利能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要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优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外部环境,坚定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信心;要构建和完善数字化服务产业,努力解决数字化服务供应商与数字化应用企业间的需求匹配矛盾,积极保障企业数字化应用成果;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企业数字化转型必定产生大量关乎企业发展的数据信息,应当确保企业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消除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后顾之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筑牢安全防线。以坚定企业信心、保障企业成果和增强企业安全推进和落实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最大程度赋能企业持续性创新发展。

 

  第二,构建韧性生态,夯实持续创新基础。企业韧性效应表明企业韧性是确保企业稳定生存与可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提升企业韧性最关键之处在于资本韧性,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有效清除妨碍资本要素流动的阻碍因素,保障资本市场高效有序运转,以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增强企业韧性。要梳理产业链发展的堵点和断点环节,‌在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强链补链项目,提升产业链韧性,‌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韧性提升‌增强企业韧性。企业管理者的成长边界决定企业的成长边界,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对于企业增强韧性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管理者要注重管理培训,以企业管理内驱力增强企业韧性。同时通过资本有效运转、产业韧性带动和企业管理力驱动增强企业韧性,从而高效发挥持续性创新效用。

 

  第三,强化协同效应,深化持续创新程度。创新要素协同和知识协同效应表明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知识交流效率,打破沟通壁垒,是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基本动能。要注重发挥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要素协同和知识协同作用,利用数字技术的共享性和灵活性,基于理论和实践两种形式加快知识交流频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交流,扩大知识获取范围,提高创新知识交流水平;同时利用数字技术的集成性和长期储存性,政府应当牵头并联合产业协会搭建数字产业平台,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提供产品与技术创新服务,促进同行业内企业深入交流加强创新合作。利用数字技术特征广泛促进与行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交流,为企业开展持续性创新活动添加动能。

 

  第四,优化人才供给,提升持续创新动力。无论数字化转型还是持续性创新,人才均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更好适配研发投入才能提高企业持续性创新产出。要加强和优化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相关政策落地。推动人力资源结构性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以促进人才结构优化,尤其是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下,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和发展。人才流动是优化人才供给的另一题中应有之义,要打破阻碍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不合理壁垒,推动区域实现人才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措施,引导人才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水平人才供需匹配,以人才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

 

  (作者杨仁发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杨梅君系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