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金融强国,需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包括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等。中国人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数字人民币工作作为建设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的重要抓手之一,历经理论研究、封闭测试和开放试点,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研发数字人民币,旨在创建一种能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形式新型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行体系,以此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水平,降低机构间互通的成本,提高货币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数字人民币采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中央银行—商业机构”双层运营体系,兼具账户和价值模式,实现全局一本账:账户模式下,可与传统银行账户体系融合互通;价值模式下可通过币串形式进行价值交换,既可在区块链上提供智能支付,也可在“无网”“无电”等场景下使用。
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数字人民币生态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理论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作为推进数字人民币工作的金融基础设施单位。2022年1月以来,数字人民币App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架。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娱、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作用初步显现。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一是丰富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在基础产品方面,数研所和运营机构共建数字人民币App,并构建软硬钱包体系。如除支持扫码支付、线上支付、转账和“碰一碰”支付外,无电支付、手机SIM卡支付等产品也开始应用,还着力弥合“数字鸿沟”,重视无障碍适老化设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2023年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上,免于下载App的可视卡硬钱包受到广泛欢迎,提升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度。同时,按照“不改变用户支付习惯、尽量不增加商户成本”的原则推进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条码互通的工作,以提升使用便利度。在创新产品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二是强化央行侧基础能力支撑。按照“互联互通、分层分级、风险隔离、监管穿透、中心化管理”原则,推进运营机构端系统配套建设,形成对各场景应用的底层支撑,满足跨机构互联互通、规范化标准化和风险联防联控的需要。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国际清算银行于2024年6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86家受访货币当局中,94%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理念、路线和规则与数字人民币趋同。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布的报告也认为,数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最为领先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之一。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势。
一是完善数字人民币体制机制,服务“强大的货币”建设。当前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新模式与新业态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央行作为法定货币发行者,有义务通过提供央行数字货币来保证公众获取央行货币的权利和渠道,需要对货币和央行支付体系进行数字化升级。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以更有效地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推进数字人民币基础能力建设,在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在双层运营架构下,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营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提供交易转接和结算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形成央行—参与机构全局一本账,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三是以账户为基础叠加智能合约,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中发挥探路者作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人民币可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智能支付,可有效降低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在做深做细和规模化推广零售场景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提升批发支付效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智能支付,便利穿透式监管。
四是深化跨境应用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高水平开放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数字人民币采取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对接境外央行基础设施,实现与对接的司法管辖“一通全通”,钱包开立便捷,且坚持“无损、合规、互通”原则,有助于提升不同司法管辖间的互信,在跨境应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前期,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通过中央银行间合约的形式,在全球率先进入持续运营的最小可行性产品阶段,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管局和沙特央行作为正式成员开展真实跨境交易,观察员已扩展至30多家。后续,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跨境支付平台,以有效解决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的难题。另一方面,研究优化配套政策,持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等相关友好经济体的双边合作与互联互通。此外,将以落实内地和香港“三联通、三便利”政策为契机,深化香港数字人民币试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构建航运贸易数字化和相应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为依托,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