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热点评论
对货币政策与自然利率关系的再讨论
来源:本站     作者:李宏瑾 苏乃芳     发布时间:2025-06-20

  自然利率是当前各国货币政策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基于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本文估算了我国的自然利率并回应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自然利率的三点质疑。研究发现:一是自然利率与货币政策框架无关,不同货币数量和价格权重下估算的自然利率走势基本一致。二是自然利率能够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自然利率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先行性指标,能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充分考虑经济特征可以更好地估算自然利率水平。本文在传统状态空间模型基础上考虑了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一修正更符合我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的典型特征,估计得到的自然利率水平也更具有参考意义。

 

  基于货币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规则的自然利率估算结果,本文回应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自然利率的三点质疑,支持了传统观点,并得出结论:一是货币政策与自然利率无关。不同权重下估算的自然利率走势基本一致,均值都在2.5%左右,且均值和中位数与不考虑货币数量的基准情形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自然利率与货币政策框架无关,主要取决于技术、人口等实际变量。二是自然利率能够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中国自然利率与经济运行高度相关,能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2001年以来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利率长期低于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泰勒规则水平,这是由政策偏误导致的实际利率持续下降造成的。三是充分考虑经济特征可以更好地估算自然利率水平。本文在LW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一修正更符合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的典型特征,估计得到的自然利率水平更合理。这对我国货币政策顺利转向价格型调控方式、更好地开展利率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指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这是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的具体任务。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要求。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加快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三点政策启示:一是加强自然利率测算,为价格型货币政策提供重要参考。2015年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我国利率调控进入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利率不仅要“形得成、调得了”,还要“调得好”。在价格型货币调控模式下,利率决策需要盯住一个合理的利率锚水平,中央银行要在锚利率基础上根据目标缺口展开利率决策,实现产出和通胀目标。自然利率的准确估算为利率决策提供了合理的利率锚。二是在自然利率的基础上制定货币政策。利率缺口是产出缺口、通胀等的先行指标,为货币政策制定及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应在准确估算自然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国短期政策目标利率,逐步转向“短期政策目标利率+利率走廊”的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模式。此外,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简单稳健货币政策规则,逐步将操作目标和市场利率引导至与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相符的均衡水平,更好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长期以来,技术进步一直被认为是自然利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2020年以来,技术进步放缓幅度增大,是导致自然利率趋势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更需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新动能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作者李宏瑾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苏乃芳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