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热点评论
落实两会精神:上海迈向全球一流国际金融中心
来源:离岸金融研究所     作者:景建国     发布时间:2025-03-20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数字经济革命的双重冲击下,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制度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较量。今年全国两会强调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性,为上海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应聚焦制度型开放,提升治理能力,加速迈向全球一流国际金融中心。

 

  一、制度型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胜关键

 

  (一)降低对美元依赖

 

  上海应建立“离岸人民币资产池 + 在岸风险管理”的双循环机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这一机制可将对美元的依赖度降低15%

 

  (二)提升国际话语权

 

  上海需构建跨境监管“等效互认”体系,这能降低中概股合规成本25%。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提升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契合两会提出的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的要求。

 

  (三)引领数字金融发展

 

  凭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区块链国家实验室的力量,上海已主导制定《跨境数字资产交易规则1.0》,并在DEPA框架下获得5项标准提案权。其中,“数字身份互认协议”已被东盟4国采纳。上海应继续发挥科研和创新优势,推动数字金融标准国际化。

 

  (四)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将增强市场流动性与稳定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提升金融市场整体效率。

 

  二、制度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优化账户体系

 

  整合OSAFTNRA账户,建立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的非居民账户体系。试点“离岸业务税收中性”政策,将资本利得税封顶至5%

 

  (二)升级监管模式

 

  创建“监管沙盒2.0”,为数字资产和绿色金融提供专项试验区。开发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信息共享时效小于1小时。发布《金融创新适应性监管指引》,采用“原则监管 + 例外清单”模式,促进金融创新。

 

  (三)强化法治保障

 

  将“上海金融法院”升级为“长三角金融法院”,外籍陪审员占比提升至20%、使用国际规则。建设全球法律查明中心,开发AI法律检索系统,响应速度小于0.5秒;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条例》,完善金融法律框架。

 

  (四)推动文化融合

 

  建立“监管文化实验室”,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国家的监管环境。试点“双轨合规官”制度,建议跨国企业配备熟悉中国与母国监管文化的专职岗位。

 

  三、平台建设:上海的四大战略支点

 

  (一)全球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中心

 

  1. 产品创新: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交易所的衍生品组合创新,提升套期保值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开发人民币计价的相关衍生品交易,构建有色金属的人民币定价指数,大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话语权。

 

  2. 清算网络:与伦敦清算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建立中央对手方联盟,构建跨时区连续清算系统,保障人民币资产交易清算高效运行。

 

  3. 政策支持:对跨境做市商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建立分级奖励机制,增强人民币资产市场流动性。

 

  4. 风险定价:引进国际风险管理模型,搭建全天候波动率监测平台,创建中央对手方压力测试联合实验室。

 

  (二)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枢纽

 

  1. 网络基建: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信息网络,搭建跨机构数据交换平台,打破数据壁垒。

 

  2. 支付创新:开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通道,采用“多种央行数字货币桥”技术,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与安全性。

 

  3. 身份认证:建立生物特征跨链KYC系统,参考国际标准,提供便捷安全的身份识别服务。

 

  (三)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场

 

  1. 标准制定:发布全球首个“碳金融产品分类标准”,建立第三方认证体系,规范绿色金融市场。

 

  2. 产品体系:开发碳远期等创新产品,引入欧盟碳配额跨境互认机制,提升碳金融市场活跃度。

 

  3. 发行机制:允许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认购中国的绿色债券,建立跨境挂牌机制、吸引国际资金。

 

  (四)国际金融人才生态圈

 

  1. 认证体系:与CFA协会合作,开发“中国模块”课程,建立全球公认的能力认证体系,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

 

  2. 生活配套:打造陆家嘴国际社区,完善全链条教育体系,合理配置多信仰礼拜场所,提供优质生活环境。

 

  3. 科研合作:设立金融科技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著名学府合作共建金融实验室,促进成果转化与国际交流。

 

  四、战略愿景:2035全球金融治理新坐标

 

  全国两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上海正朝着全球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稳步迈进。展望2035年,上海将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国际规则话语权、监管互认、司法协同和数字治理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规则制定完善、监管协同高效的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供范例,助力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系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