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舆情管理
“国债骗局"暴雷!30年老店竟是非法吸储黑洞
来源:君航财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5

  近期,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国债骗局”在西安浮出水面。

 

  陕西东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隆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涉案资金资产遭冻结查封。

 

  这家曾以“国企背景”“官方资质”为幌子的“老字号”机构,竟是一场横跨两代人的金融骗局,令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披着“国资外衣”的吸储黑洞

 

  事件始于1994年成立的西安经纬国债服务部。

 

  作为西安市财政局批复设立的国债中介机构,其一度是市民眼中“最安全”的投资渠道。

 

  然而在1999年全国清理国债中介机构的浪潮中,该服务部因历史遗留问题被保留,最终由东隆公司接手经营。

 

  令人震惊的是,这家机构在随后二十余年中,持续以“代销国债”名义吸收公众存款,直至20253月门店突然关闭,骗局才被揭穿。

 

  据报道,东隆公司的诈骗手段极具迷惑性:

 

  沿用原国债服务部电话与门头,承诺年化5%以上的“国债收益”(远超真实国债2%左右的利率),且主要采用现金交易规避资金监管。

 

  更荒诞的是,早在2012年该机构就曾因现金存款纠纷被诉至法院,却始终未引起监管部门警觉。

 

骗局背后的三重漏洞

 

  监管长期缺位

 

  从1999年清理整顿时的“漏网之鱼”,到持续二十余年未被发现的非法吸储,暴露出地方金融监管的严重滞后。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历史遗留机构”常以特殊身份逃避常态化监管。

 

  投资者盲目信任

 

  “国企背景”“三十年老店”的光环让众多中老年投资者放松警惕。

 

  有受害者坦言:“父母辈就在这里买国债,谁能想到会是骗局?”这种代际传递的信任,成为犯罪分子最大的保护伞。

 

  高收益陷阱设计

 

  通过现金交易制造“神秘感”,以“内部额度”“保本高息”的话术迎合投资者心理。

 

  据悉,该公司近两年吸收资金规模急剧扩大,与同期国债利率下行形成鲜明对比。

 

守住钱袋子的四个关键

 

  认准国债官方渠道

 

  财政部唯一指定销售渠道为40家承销银行(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及证券交易所。

 

  任何第三方机构宣称“代销国债”均属违规。

 

  警惕非常规操作

 

  国债购买需通过银行账户划转,电子式国债须开立专用托管账户。

 

  要求现金交易、不提供电子凭证的“国债销售”极可能是骗局。

 

  核查发行信息

 

  储蓄国债每月10日准时发行(节假日顺延),具体信息可通过财政部官网(www.mof.gov.cn)或银行官方渠道查询,切勿轻信“特殊渠道”“临时额度”。

 

  理性看待收益

 

  今年6月最新发行的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为1.63%,五年期为1.7%

 

  承诺收益率超过3%的“国债”需立即警惕,所谓“5%国债”实为非法集资的典型话术。

 

案件进展与投资者维权

 

  目前西安警方已开通专项举报通道,呼吁受害者尽快提交身份证、交易凭证等证据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本案涉案资金流向复杂,部分资金可能通过股权投资、房产购置等方式被转移,追赃挽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此案折射出我国县域金融监管的深层矛盾。

 

  截至2024年底,全国仍有37%的县域未设立地方金融监管局,基层非法金融活动监测主要依赖群众举报。

 

  对此,“建立省级穿透式监管平台”的改革方案,或将改变地方金融监管困局。

 

  投资提醒

 

  真正的国债从未有“代销机构”,也无需现金交易。若您身边仍有宣称“代购国债”“内部额度”的机构,请立即拨打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举报。

 

  守护财产安全,从识别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开始。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京ICP备2024077778号-2
电话:010-63366566 邮箱:jrfzzk@126.com
关于研究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